57岁的朱爱民终于告别了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工农兵筒子楼,外表灰暗破旧,楼道宽一米许,地面坑洼、墙壁斑驳、阴冷漆黑,一家3口挤在12平方米的危旧房里,小煤炉取暖,电锅做饭,不通水、无厕所、无产权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9月23日,朱爱民搬进新居,中燃小区13号1单元1楼西户,面积60平方米,装修一新的二手房宽敞、明亮,水暖气齐全,拥有产权。朱爱民一边喝着小酒,一边惬意地看着室内室外优美的环境。
“盼了几十年的筒子楼终于盼来改造”
大青山下,呼和浩特市西北,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回民区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占地约114亩,总建筑面积约4.5万平方米,7栋筒子楼、10栋旧楼房、38排平房,有居民1256户,是多年来城市管理的“老大难”,房屋产权复杂、下岗群体多、环境脏乱差、安全隐患大。
“群众反映强烈的事,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。”市委书记云光中说。今年3月,呼和浩特市下决心进行征拆改造,回民区和街道办事处130多名干部组成12个动迁小组开展工作。
9号楼2楼居民王明娥是已破产的橡塑机械厂工人,40多年前搬进筒子楼,现与大儿子和孙子同住。72岁的老人说,住了20多年,上下水不通了,公共厕所也堵了,冬天屋里像冰窖,睡觉都不敢脱棉衣。邻居家还发生过入室盗窃、电线着火、一氧化碳中毒,住得让人担惊受怕,“我们一直盼政府改造,现在终于盼来了。”
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征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剑青介绍,目前已征收1192户,占总户数的94.9%,其中1062户为货币安置,130户为房屋回迁安置;货币补偿资金已发放给1029户居民,共3.5亿元,剩余30多户补偿资金正在审核中;回迁户明年年中可望入住新房。
“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地下,我睡觉都偷着乐”
走进回民区盛泰雅园3号楼1单元101室,78岁的户主李淑敏坐在宽敞的客厅里晒太阳,窗边的扶桑花开得正艳,米兰花芳香四溢。
“这辈子都没想过住上这么好的房。”李淑敏说,她住的52平方米旧楼房和儿子住的12平方米筒子楼都在征拆范围内,就用两处房的补偿款买了这套91平方米两室一厅的电梯房,祖孙3人同住。儿子住了快20年的筒子楼,孙女只能趴在椅子和窗台上写作业。现在有了书柜书桌,孙女学习劲头更足,新学期以来成绩从中游提高到名列前茅。
呼和浩特市充分运用棚改政策,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利益。回民区副区长王志强说:“居民可以选择货币拆迁,也可以选择回迁安置。没有产权的都明确了产权。”
王明娥是最早一批签字同意的拆迁户,“我12平方米的房子,拿到了33万元的补偿。”老人笑得合不拢嘴:“这个政策实在太好了。我现在和三儿子住在一些,正琢磨着用补偿款买一套二手房自己住。”
赵剑青介绍,货币补偿户,首套房不足50平方米的一律按50平方米补助,每平方米6028元,20天内签字同意征拆每平方米奖励600元,每套补偿约33万元。回迁补偿户,政府优惠价购买商品房,支付80%预付款,剩余20%交房时支付。
67岁的赵曼莉儿子2015年查出鼻咽癌,老伴患糖尿病和脑梗,“儿子和老伴看病就快拖垮我了,又赶上拆迁,补偿款哪够买别的房?”老人快言快语:“我压根儿就没想到补偿款还真够了。”房子装修一新,家电一应俱全,“和过去相比,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地下,我和老伴睡觉都偷着乐呢。”老人对今天的生活特别满意:“真是享共产党的福,阳光就在我们的家。”
“动迁组晚上10点还在黑黢黢的筒子楼里工作”
赵曼莉听说小区要改造,天天发愁。动迁一组工作人员郭政4月入户得知她的困境,发动同事、亲戚和朋友寻找合适房源。“老人怕冷,行动不便,要选楼层低、卧室朝阳的房子。”郭政说,半个多月后,他们从10多套备选的二手房里挑出最适合的一套:2楼、双阳卧、72平方米30万元,补偿款足够了。
赵曼莉脸上笑开了花:“没想到他们很较真,非让我亲自看房后才签协议,就像家人一样细心周到。”
王志强说:“征拆严格按照‘依法依规、公平公正、公开透明、严守底线’的原则。”房屋动迁组、房屋认定组、签订协议组、协议审核组、宣传组等专项小组,做到宣传到位、沟通到位、对接到位,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
在临时租用的简陋的征拆办,赵剑青说:“我们一把尺子量到底,每户的进展、补偿金额等逐一张榜公示,随时接受居民咨询和反映问题。”
已经破产的阀门厂下岗工人朱爱民患有慢性冠心病,家庭困难,征拆工作人员不辞辛苦,一次次入户调查、动员,“动迁组晚上10点还在黑黢黢的筒子楼里工作,这种精神让我们很佩服。”老朱很满意,掌握、用足了征拆政策:选国家鼓励、灵活性大的货币化安置,积极签订征收协议获得3万元奖励,提早下手优价选购二手房。
据赵剑青介绍,征拆办还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公益岗位、协助申请公租房等。
(文字来源:内蒙古新闻网)